您的位置: 首页 » 法律资料网 » 法律法规 »

云南省老年人权益保障条例

时间:2024-07-07 22:38:53 来源: 法律资料网 作者:法律资料网 阅读:9365
下载地址: 点击此处下载

云南省老年人权益保障条例

云南省人大常委会


云南省老年人权益保障条例
云南省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



(1999年4月2日云南省第九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八次会议修订)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了保障老年人的合法权益,发展老年事业,弘扬敬老、养老的传统美德,树立良好的社会风尚,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老年人权益保障法》和有关法律,结合本省实际,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 本条例所称老年人是指60周岁以上的公民。
第三条 老年人依法享有人格尊严和人身自由权、婚姻自由权、财产权、受赡养扶助权、受教育权、获得国家和社会物质帮助权、参与社会发展权、享受社会发展成果权以及宪法和法律规定的其他权利。
禁止歧视、侮辱、虐待或者遗弃老年人。
老年人应当尊重社会公德,遵纪守法,履行法律规定的义务。
第四条 各级人民政府应当将老年事业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逐步增加投入,并鼓励社会投入,使老年事业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
第五条 保障老年人的合法权益,实现老有所养、老有所医、老有所为、老有所学、老有所乐,是国家机关、社会团体、企业事业组织、城乡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和公民的共同责任。
全社会应当尊重、关心、帮助和照顾老年人,为老年人提供社会救助、邻里互助。
应当尊重少数民族敬老、养老的优良传统;兴办老年福利事业,应当尊重少数民族的风俗习惯。
提倡义务为老年人服务。鼓励社会团体、企业事业组织和个人为老年福利事业提供捐助。
第六条 每年农历九月初九为我省敬老节。
第七条 各级人民政府和有关部门对实施本条例成绩显著的组织、家庭和个人,应当给予表扬或者奖励。

第二章 家庭保障
第八条 老年人的婚生子女、非婚生子女、养子女、形成抚养关系的继子女以及其他依法负有赡养扶助义务的公民,应当履行赡养扶助义务。
老年人子女已经死亡的,其有负担能力的孙子女、外孙子女应当履行赡养义务。
赡养人不得以放弃继承权、老年人离婚或者再婚以及其他理由,拒绝履行赡养义务。
赡养人的配偶应当协助赡养人履行赡养义务。
第九条 赡养人应当在经济上供养老年人,保证老年人的基本生活需要。老年人的基本生活水平应当与家庭成员的平均基本生活水平相当。对无经济收入或者收入较低的单独居住的老年人,赡养人应当按时给付赡养费或者生活必需物品。
赡养人应当在生活上照料老年人。对患病或者生活不能自理的老年人,赡养人应当提供医疗费用和承担护理、照料的责任。
赡养人及其家庭成员应当营造和睦友爱的家庭环境,在精神上慰藉老年人。
赡养人有义务耕种老年人承包的田地,照管老年人的林木和牲畜等,收益归老年人所有。
赡养人及其家庭成员,不得要求老年人承担力不能及的劳动。
赡养人亲自履行本条第二款、第四款义务有困难的可以请人代为履行,并支付所需费用。
第十条 赡养人之间可以就履行赡养义务签订协议,并征得老年人同意。赡养人之间就赡养义务有争议的,或者老年人要求签订赡养协议的,应当签订赡养协议。
赡养协议由居民委员会、乡(镇)人民政府的派出机构、村民委员会、老年人协会或者赡养人所在组织监督履行。
第十一条 老年人子女或者其他亲属,不得侵犯老年人的合法收入、房屋、储蓄、生产生活用品等财产的所有权。
老年人依法立遗嘱处分个人财产或者与公民、组织签订遗赠扶养协议或者其他扶助协议,子女或者其他亲属不得干涉。
子女和其他亲属不得侵犯老年人依法享有的财产继承权。
有独立生活能力的成年子女要求老年人经济资助的,老年人有权拒绝。成年子女或者其他亲属不得以无业或者其他理由,强行索取、克扣老年人的财物。
第十二条 老年人的子女或者其他亲属不得强迫被赡养的老年夫妻分开居住。
赡养人应当妥善安排老年人的住房,不得强迫老年人迁居条件低劣的房屋。
老年人自有的住房,子女或者其他亲属不得擅自改变产权关系。房屋土地管理部门在办理老年人自有的住房转移、过户、交换等手续时,应当当面征得老年人同意,并查验老年人签名的书面材料。
老年人与子女或者其他亲属共同出资购买、建造的住房,老年人依法享有相应的房屋所有权和居住权。
第十三条 老年人的子女或者其他亲属不得干涉老年人的婚姻自由,不得妨碍老年人再婚后的生活。

第三章 社会保障
第十四条 老年人依法享有的养老金和其他待遇应当得到保障。有关组织必须优先按时足额支付养老金,不得拖欠或者挪用。
国家机关、社会团体、企业事业单位和个人应当依法参加养老保险,按时足额缴纳养老保险费。农村逐步实行社会养老保险,养老保险费由劳动者及劳动者所在的单位(包括乡镇企业、私营企业、农业生产合作社以及其他单位)共同缴纳。
单位可以为劳动者办理补充养老保险,提倡个人购买商业性养老保险。
第十五条 老年人依法享有的医疗待遇必须得到保障。有关部门制定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办法,应当对老年人给予照顾。单位应当优先为老年人支付规定由本单位承担的医疗费,不得无故拖欠。
各级人民政府应当采取措施逐步建立和完善农村合作医疗制度,为老年人就医提供方便。
第十六条 各级人民政府对生活水平低于当地最低生活保障标准的老年人,应当实行社会救助。
城市老年人,无劳动能力、无生活来源、无赡养人和扶养人的,或者其赡养人和扶养人确无赡养能力或者扶养能力的,由民政部门给予救济。
农村老年人,无劳动能力、无生活来源、无赡养人和扶养人的,或者其赡养人和扶养人确无赡养能力或者扶养能力的,由乡(镇)人民政府负责组织实施保吃、保穿、保住、保医、保葬的五保供养工作。
第十七条 社区应当把为老年人服务作为重要内容,逐步设立老年人需要的生活、文化、体育、护理和康复等服务设施和项目。
第十八条 卫生部门应当加强老年人的医疗保健工作。有条件的地方应当逐步建立健全老年病防治研究机构,开办老年病医院或者老年医疗康复中心。县级以上医院应当逐步设立老年病门诊、病房和家庭病床,为老年人的医疗保健提供方便。
第十九条 交通运输部门应当为老年人乘车、乘船、乘机提供方便,建立健全为老年人服务的设施和制度。
市内公共汽车应当设立“老年人专座”。
第二十条 文化、教育、广播电视、新闻出版等部门应当加强敬老、养老、维护老年人合法权益的宣传教育,树立良好的道德风尚。
第二十一条 农村老年人不承担义务工和劳动积累工。特别困难的老年人,应当免交村提留和乡统筹费。
第二十二条 70周岁以上的老年人为高龄老人,由老龄工作部门颁发全省统一印制的《高龄老人优待证》。
高龄老人凭《高龄老人优待证》进入公园、风景名胜区、博物馆、纪念馆免购门票;优先就医,并免交普通挂号费。
农村的高龄老人,不承担村提留和乡统筹费,以及其他社会性集资。
第二十三条 100周岁以上的老年人为寿星老人,由老龄工作部门颁发全省统一印制的《百岁寿星荣誉证》。寿星老人除享受高龄老人的优惠待遇外,县级人民政府应当定期定额给予生活补助,卫生部门应当定期为其免费体检。

第四章 参与社会发展
第二十四条 全社会都应当重视、珍惜老年人的知识、技能和革命、建设经验,尊重他们的优良品德,为他们参与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创造条件。
第二十五条 全社会应当支持老年人对青少年和儿童进行社会主义、爱国主义、集体主义教育和艰苦奋斗等优良传统教育。
第二十六条 各级人民政府对老年人从事下列活动,应当给予支持:
(一)传授文化科技知识;
(二)提供咨询服务;
(三)兴办社会公益事业、老年福利企业;
(四)兴办老年产业,开发、生产老年用品;
(五)参与科技开发和应用;
(六)参与社区服务。

第五章 组织保障
第二十七条 各级人民政府应当采取措施,协调有关部门做好老年人权益保障工作。
各级人民政府老龄工作部门负责老年人权益保障工作的指导、督促、检查和服务,主要履行下列职责:
(一)宣传贯彻有关老年人权益保障的法律、法规,制定老年事业发展规划,并负责督促、检查;
(二)调查、反映涉及老年人合法权益的情况,联系有关部门做好老年人合法权益的保障工作;
(三)支持、引导社区开展老年服务、兴办老年福利企业,发展敬老、养老、助老等公益事业;
(四)组织、协调开展老年人教育、文化、体育、医疗保健等方面的活动;
(五)保障老年人合法权益的其他工作。
老龄工作部门对涉及老年人合法权益的情况进行调查时,有关组织和个人应当协助、配合。
第二十八条 各级人民政府有关行政主管部门、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以及工会、共青团、妇联、老干部管理部门、退休职工管理部门,应当按照各自的职责,做好老年人权益的保障工作。
第二十九条 老年人协会以及其他依法设立的老年人组织,是老年人自愿组织、自我管理、自主发挥作用的群众性组织,应当按照组织章程开展工作,为老年人服务。

第六章 法律责任
第三十条 老年人的合法权益受到侵害时,被侵害人或者其代理人有权要求有关部门处理,也可以依法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被侵害人向基层人民政府提出控告的,基层人民政府可以根据司法部颁布的《民间纠纷处理办法》进行调解,调解后达不成协议的,基层人民政府可以作出处理决定。当事人对处理不服的,可以依法向人民法院起诉。
第三十一条 任何单位或者个人都有权劝阻、制止或者检举、控告侵犯老年人合法权益的行为。
对侵犯老年人合法权益行为的申诉、控告、检举,有关部门应当受理并及时调查处理,不得推诿、拖延。拒绝受理或者故意拖延,不及时处理的,由其上级主管部门对直接责任者给予批评教育并责令改正;造成严重后果的,由有关主管部门给予行政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
任。
第三十二条 老年人因合法权益受到侵害提起诉讼,交纳诉讼费确有困难的,可以缓交、减交或者免交。
老年人需要获得律师帮助,但无力支付费用的,可以请求法律援助。有关组织和个人应当按照国家规定承担法律援助义务,尽职尽责提供法律服务。
第三十三条 侵犯老年人的合法权益,造成财产损失或者其他损害的,应当依法赔偿或者承担其他民事责任。
第三十四条 乡(镇)人民政府及其派出机构、街道办事处、村民委员会、居民委员会和当事人所在组织,对负有赡养义务而拒绝赡养或者不完全履行赡养义务的赡养人,应当给予批评教育,并责令履行赡养义务。
虐待老年人,尚不够刑事处罚,受虐待人要求处理的,由公安机关依法给予行政处罚。
赡养人遗弃老年人的或者虐待老年人情节严重的,依法丧失继承权;老年人也可立遗嘱取消其继承权。
虐待老年人或对老年人负有赡养义务而拒绝赡养,情节恶劣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三十五条 老年人的子女或者其他亲属侵犯老年人财产所有权,强迫老年夫妻分开居住,干涉老年人婚姻自由的,由当地街道办事处、乡(镇)人民政府及其派出机构、居民委员会、村民委员会或者老龄工作部门给予批评教育,责令改正;违反治安管理的,由公安机关依法给予行政
处罚;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三十六条 侵犯老年人住房,未经老年人同意,改变老年人的房屋产权关系、房屋租赁关系或者更改户主、动迁户口的,老年人投诉后,房屋土地管理部门、公安部门应当及时依法处理。
第三十七条 拖欠、挪用养老金、医疗费或者不按时足额缴纳养老保险费、医疗保险费的,由上级主管部门给予通报批评,并追究单位负责人和直接责任人的行政责任;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七章 附 则
第三十八条 本条例自公布之日起施行。
第三十九条 1991年9月27日云南省第七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次会议通过的《云南省老年人保护条例》同时废止。



1999年4月2日

白银西区经济开发区鼓励引导国内外投资实施细则

甘肃省中共白银市委 白银市人民政府


中共白银市委、白银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白银西区经济开发区鼓励引导国内外投资实施细则》的通知:

中共白银市委文件--市委发 [1998] 11号


各县区党委、人民政府、市直各部门、市属各企事业单位,中央、省市在银有关单位:
现将《白银西区经济开发区鼓励引导国内外投资实施细则》印发给你们,请遵照执行。

一九九八年二月二十七日


白银西区经济开发区鼓励引导国内外投资实施细则

一、总 则
第一条 为了加快白银西区经济开发区外向型经济的发展,鼓励更多的国内外投资者参与开发建设,特制定本细则。
第二条 开发区鼓励国内外投资者(包括国内外企业、其它经济组织、集体或个体)根据开发区总体布局,在开发区内投资兴办“三资”企业和内联企业,开发经营成片土地,兴建基础设施,设立办事或科研机构,开展各种方式的经济技术合作。
二、投资方式
第三条 国内外投资者到开发区投资,可以根据各自意愿选择适合自己利益的下列投资形式:
1、全部资本由国内外投资者拥有的独资经营企业;
2、共同投资的中外合资或合作经营企业,共同投 资的内联合资或合作经营企业;
3、对现有各种所有制企业的嫁接改制,兼并、购买、租赁、参股和托管国有、集体、私营企业;
4、对现有各种所有制企业进行技术改造,联合组建跨地区,跨行业的企业联合体、企业集团;
5、依法取得土地使用权,进行开发经营;
6、开展补偿贸易、来料加工、来件装配、来样生 产等;
7、兴办股份制企业,以品牌、专利、技术入股、合办企业;
8、兴办“建设——经营——移交(BOT)”项目;
9、购置房地产;
10、经允许的其它投资形式。
第四条 国内外投资者可以采用下列方式兴办企业:
1、国内外投资者可以以现金投入;
2、国内外投资者可以以自用的机器设备、原料和其它物料作价出资;
3、投资企业生产所需的工业产权、专有技术以及其它无形资产等作价出资。
三、投资导向
第五条 国内外投资者可以兴办、国家产业政策 规定中鼓励发展的任何产业项目。开发区特别鼓励投资从事经济技术,兴办如下重点项目:
(一)基础设施建设
(二)矿产品加工
(三)建筑材料工业
(四)石化工业
(五)高新技术产业
(六)医药工业
(七)产品出口企业
(八)农副产品深加工企业
(九)社会公益事业
四、鼓励办法
第六条 在开发区兴建经营期限十年以上的生产性外资企业,从获利年度起,第一年至第二年免征企业所得税,第三年至第五年减半征收所得税。兴办生产性内联企业,从获利年度起,两年内返还企业所得税,后三年减半返还企业所得税。
新建经营期十年以上,投资额在lOOO万人民币(外资lOO万美元)以上的生产性企业,在减免和返还所得税期满后,可再申请延长三年减半返还企业所得税。 对开发区特别鼓励的经营期在十年以上的高新技术企业,产品出口企业、能源、城市基础设施、社 会公益性事业,企业所得税实行先由税务部门依率征收,后由财政部门全部返还政策。
第七条 经有关部门认可的高新技术企业和从投资获利的利润进行再投资企业,经营期在十年以上,经投资者申请,开发区管委会确认,在新办企业减免和返还企业所得税期满后,财政可继续给予再延长三年减半返还企业所得税。
第八条 在开发区内兴办生产性企业,符合国家产业政策,报经省计委和省级税务部门审批后固定资产投资方向调节税可执行零税率。在开发区内兴建的建设性项目,固定资产投资方向调节税地方留成部分全额返还。
第九条 兴办矿藏勘探、开采企业,按国家规定缴纳的资源税地方留成部分,经开发区管委会确认,报请当地政府批准由同级财政返还三年。
第十条 外商投资企业的车辆(除从事交通运输业外)牌照税和生产性企业城市房地产税按省政府规定先征后返。
第十一条 外商投资者从所投资企业取得的股息、利息、红利收入,免征个人所得税。内联企业实行先征后返。
第十二条 开发区管委会会同土地部门办理国有土地使用权有偿出让和转让业务,鼓励中外投资者 成片开发建设。
(一)中外投资者可依法取得土地使用权,进行土地成片开发。使用开发区内土地,土地使用权最长为:农业用地、住宅用地70年,工业用地60年,商业用地50年。期满后可依法申请延长。其土地使用权在使用期内可依法转让、出租和抵押。
(二)开发区的基准地价按政府公布的标准,降低30—40%执行。 以此基准地价确定的土地出让金不能保证支付征用集体耕地补偿时,征用集体耕地部分的地价按实际征地费用计算。
(三)协议出让国有土地符合下列条件的,按开发区土地使用权出让金标准,分别给予优惠。 l、成片开发荒地荒滩兴办工业小区,减半征收土地出让金; 2、开发成片荒地荒滩兴办第三产业的,土地出让金可在规定期限内记帐分期缴纳; 3、投资新建的工业企业减收10%; 4、产品出口项目或高新科技开发项目减收10一15%; 5、从事道路、给排水、电信等基础设施和文教卫生事业项目,免征土地出让金。
(四)开发区投资条件较差的荒山荒坡,土地出让 金按每平方米lO—15元标准,实行一次定价。
(五)投资企业在基建期(二年内)免缴土地使用费,经营期十年以上的外商独资或合资企业,投资额在300万美元以内的企业,免缴土地使用费lO年;500万美元以内的企业免缴土地使用费l 5年;500万美元以上的企业免缴土地使用费20年。
(六)兴办合资项目,开发区内企业以土地作为出资条件的减收15%的土地出让金。
第十三条 投资者在开发区内新建房地产,可依法取得房地产权证,并以此作为抵押向金融部门贷款。
第十四条 开发区内企业以现有土地、厂房、设备出资的合资、合作改造项目,经评估确认资产价值后,成交价可向下浮动lO一20%。
第十五条 鼓励投资者经营开发区基础设施,经营期内收费标准可高于省内同等项目收费标准的一定比例收取,在经营期内未获得预期利润的可以延长经营期,直至获得合理利润,开发区管委会有关部门予以积极协助。
第十六条 对投资企业所需水、电、热、原材料、货物运输和通讯设施配套等,均按当地国有企业收费标准计收费,并给予优先安排。生产性外商投资企业’,按外资实际到位资金所占比例,自项目投产之日起按 金按每平方米lO—15元标准,实行一次定价。
第十七条 新建的生产性外商投资企业、其他外商企业,其应纳的房地产税可分别享受五年和三年的先征后退税收优惠;外商投资企业在国内外购买自用的办公和生活用品(含汽车、摩托车等),不受社会集团购买力的控制,并免交地方附加费。
五、立项与服务
第十八条 开发区内企业招收工人和经营管理专业技术人员,报开发区劳动人事部门备案,可按需要向社会公开招用,实行劳动合同制或干部聘用制,并办理人才引进、职工调动事务。
第十九条 开发区管委会享有省级立项审批权限。根据省上规定,外商投资在3000万美元以下(含3000万美,元)的,开发区管委会审批。3000万美元以上的由开发区管委会报省计委或省经贸委,由省计委或省经贸委审核后上报国家计委、国家经贸委审批。
第二十条 国内外投资者在开发区投资,其规模不受限制。项目审批、土地征用、工程建设、水电供应、职工招收、工商登记等各种手续由开发区管委会牵头随时实行联合办公、一站式服务,简化手续,提高刃、事效率。
六、附 则
第二十一条 对外商投资在300万美元以上的项目,可以实行以项目定政策,给予特殊优惠。
第二十二条 对引进外资到开发区投资的个人或组织,引进资金全部到位后,视引进资金条件和使用期限不同,一个月内由资金使用单位对中介人给予引资总额0,5—2,5%的一次性奖励。 合资项目由开发区受益企业奖励,独资企业由管委会协调投资方奖励。基础公用设施项目由使用单位奖励。实际到位资金的审核由开发区管委会会同审计、银行、会计事务所及房地产评估部门共同鉴定核实后予以认可。
第二十三条 市内三县两区在西区异地兴刃、企业,经市政府批准,地方的营业税、增值税、所得税部分按现行财税体制返还原县区;合资企业和以扶贫资金兴办的企业税金按投资比例返还。
第二十四条 建立西区开发基金。其资金来源:
1、授予西区管委会土地一级开发权,其所得收入作为西区开发资金。
2、西区的土地出让收入和房地产交易税费(契税、土地出让金、土地增值税、耕地占用税、土地使用税、土地使用费、房地产交易税等)由 有关部门收取后,留给地方的部分经政府批准后用作西区开发基金。
3、西区企业上交的地方所得税留作开发基金。
4、市财政每年根据当年财政收入情况拨出一部分资金用作西区开发。
第二十五条 新建企业除执行本规定外,同时享受国家、省上制定颁布的优惠政策。
第二十六条 本规定自颁布之日起实施,由西区管委会负责解释。






哈尔滨市实施《全民所有制工业企业转换经营机制条例》办法

黑龙江省哈尔滨市人民政府


哈尔滨市实施《全民所有制工业企业转换经营机制条例》办法
 
1993年1月8日市府令第1号发布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根据国务院《全民所有制工业企业转换经营机制条例》(以下简称《条例》),结合我市情况,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适用于本市市、区、县(市)属全民所有制工业企业(以下简称企业)。
  本办法的原则适用于其他全民所有制企业。


  第三条 转换企业经营机制,必须遵循《条例》规定的各项原则,按照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要求,实现《条例》规定的目标。


  第四条 围绕转换企业经营机制,按照宏观要管好,微观要放开的要求,政府必须转变职能,简政放权,改革管理企业的方式,培育和发展市场体系,建立和完善社会保障制度,协调配套地进行计划、投资、财政、税收、金融、价格、物资、商业、外贸、人事和劳动工资等方面的改革。


  第五条 企业中的党组织和工会、共青团等组织以及全体职工都应当为实现企业转换经营机制的目标和《企业法》规定的企业根本任务开展工作。社会各有关方面都应当为企业转换经营机制创造条件。

第二章 企业经营权





  第六条 企业可按下列经营形式,依法行使经营权:
  (一)承包经营责任制。多数企业继续实行上缴利润递增包干或上缴利润基数包干、超收按一定比例分成,承包期可适当延长;部分技术改造任务较重的微利企业或亏损企业,实行零字包干和亏损包干,企业增加的收入,全部用于技术改造和处理历史包袱。建立健全企业承包约束机制,完善承包包干指标和考核指标体系,理顺国家与企业的分配关系;建立健全企业承包风险机制,普遍推行风险抵押承包责任制,处理好国家、企业和职工三者利益关系;建立健全企业的发展机制,克服短期行为,企业留利分配要首先用于增强发展后劲的投资。企业承包的考核、兑现办法,原则上仍按第二轮承包实施方案执行。
  (二)租赁经营责任制。小型工业企业可以按照国务院颁布的《全民所有制小型工业企业租赁经营暂行条例》进行租赁经营。鼓励具备条件、政策允许的优势企业跨行业、跨地区、跨所有制租赁经营其他企业。
  (三)股份制。对有条件的企业逐步试行股份制,在企业买卖和企业兼并过程中,企业法人可以参股,在横向经济联合中,可以有形资产和无形资产互相参股,组建股份制企业集团和股份制企业;选择部分效益好、管理素质高、有技术改造项目的企业,改造成内部职工持股的股份制企业;选择素质较好、资金来源清楚的小型企业,将资产折股出售给社会法人和个人,进行改造成股份制企业的试点;选择有条件企业的生产车间(分厂)或经营单位实行职工集资入股的内部股份制,职工可用现金入股,承包企业也可将风险抵押金直接转化为职工股份。对已组建的股份制企业要按国家的有关规定进行规范和完善,使具备条件的股份制企业的股票尽快在国内或国外公开发行上市。
  (四)一企多制。允许国有、集体、合资、合作、联营等多种企业经济管理体制并存。企业可将后勤和服务性机构从企业分离出来,成为国有的或集体的,由个人承包或租赁经营的实体,既为企业生产服务,又面向社会放开经营,自负盈亏,盈利按一定比例分成;企业可通过联合、联营、招商引资,吸收国内外资金、技术、人才等生产要素,建立“嫁接”式合资、合营的分厂、车间、生产线,实行独立核算,自负盈亏。
  (五)参照中外合资企业的经营管理模式。选择部分产品有竞争力、管理基础工作较好、领导班子素质较高的企业,进行参照中外合资企业的经营方式运行试点。厂长(经理)有权自行组阁行政领导班子;企业可在境外设立经营性机构,也可销售和调剂国际易货贸易换来的国家专营以外的各种物资,外汇收支管理可参照外资企业外汇管理的有关规定执行;企业的财会制度按中外合资经营企业会计制度的有关规定执行;企业的劳动生产率、工资利税率、资金利税率达到国内同行业中外合资经营企业中等水平的,工资标准参照中外合资经营企业基本工资标准执行。
  (六)其他符合规定的资产经营形式。


  第七条 按照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要求,选择部分素质好、自我约束机制较完善的企业进行无行政隶属关系试点,实行放开经营,把企业推向市场。政府有关部门,对企业由过去的行政隶属管理变为行业管理。选择少数经济效益好,发展后劲足的大中型企业,进行税利分流,税后还贷试点。


  第八条 企业根据国家宏观指导和市场需要,有权依法自主决定跨行业、跨门类从事生产经营活动。企业调整生产经营范围,除国家法律、法规规定实行许可证管理或专项审批的外,可直接向工商行政管理部门申请变更登记,不再经其他部门审批。
  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在办理企业登记时,自受理之日起,办结企业法人登记手续不超过十日,办结营业登记手续不超过七日,办结变更登记手续不超过三日。
  企业在已核准的经营范围外从事机遇性生产经营活动,可到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办理临时登记注册,经征得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同意后,可边申请登记边进行生产经营活动。
  企业在办理注册登记时,凭政府有关部门出具的产权登记或资金信用证明,可免交验资证明。
  会计师事务所和审计事务所在为企业验资时,不准划转所验资金。


  第九条 企业生产的日用工业消费品和生产资料的销售价格,除国务院物价部门和省物价部门管理的外,其他一律放开,由企业自主定价。
  企业提供的加工、维护、技术协作等劳务,由企业自主定价。


  第十条 除按国家指令性计划生产和由国家规定特定单位收购的产品外,企业可以在全国范围内自主销售本企业生产的产品,有权决定其产品销售的时间、数量、方式和对象,任何部门和地方政府不得对其采取封锁、限制和其他歧视性措施。
  企业可根据经营需要,自主设立销售机构。具备条件的企业,也可按规定报请在国外设立销售分支机构。
  企业可在内部实行多种形式的销售大包干,销售费用提取比例或纯利润分成比例,由企业自主决定。


  第十一条 企业对指令性计划供应的规格、品种不对路或近期不用的原材料,有权自行调剂、串换或在市上议价出售,差价收入单独立帐,不计利润,专款用于购买适用的原材料。
  企业有权拒绝任何部门和地方政府以任何方式为企业指定指令性计划以外的供货单位和供货渠道。
  放开对盈利企业购买专控商品的限制。


  第十二条 企业可以在全国范围内自行选择外贸代理企业从事进出口业务,并有权与外贸代理企业一起同外商谈判、签约,外贸代理企业不得限制。外贸代理企业不得超规定标准收取代理费,不得截留被代理企业的利润。
  企业根据国家外汇管理的有关规定,自主使用留成外汇和进行外汇调剂。任何部门和单位不得平调和截留企业的留成外汇,不得截留企业有偿上交外汇后应返还的人民币。
  企业根据国家规定,可以在境外承揽工程,进行技术合作或者提供其他劳务。
  没有进出口经营权的企业通过自主组建集团,达到国家规定自营条件的,可申请进出口经营权,外贸部门应当积极协助办理。对出口产品产值占企业总产值百分之五十以上的企业,在获得进出口配额、许可证等方面,市政府有关部门可根据管理权限,给予同自营进出口企业同等的待遇。
  企业有权根据进出口业务需要,自主确定本企业经常出入境人员名额,报政府主管部门一次审批,一年内多次有效。有进出口经营权的企业,经国务院授权,可以自行审批出入境人员或邀请境外有关人员来华从事商务活动,报外事部门直接办理出入境手续。
  企业可根据开展对外业务的实际需要,自主使用自有外汇安排业务人员出境。


  第十三条 企业依照法律和国务院有关规定,有权以留用资金、实物、土地使用权、工业产权和非专利技术等向国内各地、各行业的企业、事业单位投资,购买和持有其他企业的股份,经政府有关部门批准,企业可以向境外投资或者在境外开办企业。
  企业以留用资金和采取企业间融资、内部集资等形式自筹资金进行生产性建设,能够自行解决建设和生产条件的,可自主立项,报市计委、经委备案。
  企业不能自行解决建设和生产条件或需要政府投资的生产性建设项目,应报市计委、经委批准。
  对企业已经立项的生产性建设项目,由市规划土地管理部门牵头,组织有关专业部门采取联合办公的形式,办理开工审批手续;审批部门对建设报批方案符合规范要求并按规定交纳有关费用的,应在接到企业报告后一周内办结开工审批手续。逾期未办结的,企业可视同批准,组织施工。
  企业从事生产性建设,可向一个或几个银行申请贷款,也可办理担保贷款或固定资产抵押贷款。企业从事生产性建设,需要向社会发行债券的,市人民银行会同有关部门可视企业效益情况及国家批准的企业债券指标,予以审批。指标不足时,由市人民银行会同有关部门向国家申请增加发行债券指标。
  企业以留利安排生产性建设项目或补充流动资金的,可在一个月内向所在地税务部门申请报批,税务部门应当在当年退还企业再投资部分已缴纳所得税的百分之四十税款。
  企业根据经济效益和承受能力,可以增提新产品开发基金,报财政部门备案。


  第十四条 企业在保证实现财产保值、增殖及生产发展的前提下,有权自主决定生产发展基金、新产品试制基金、后备基金、福利基金、奖励基金的比例和用途,并可在年终一次报财政部门备案。
  企业可将生产发展基金用于购置固定资产,进行技术改造,开发新产品或补充流动资金,也可将折旧费、大修理费和其他生产性资金合并用于技术改造和生产性投资。
  企业有权拒绝任何部门和单位无偿调拨企业留用资金或者强令企业以折旧费、大修理费补充上交利润。国务院有特殊规定的从其规定。


  第十五条 企业根据生产经营需要,与对方单位签定合同后,可出租、抵押或者有偿转让固定资产。
  企业可自主决定一般固定资产的出租、抵押或有偿转让。企业在抵押或有偿转让关键设备、成套设备和重要建筑物时,应当报政府主管部门批准。
  企业在处置固定资产时,要按国有资产管理等部门确认的评估价格作为底价进行交易,交易价格低于评估价格百分之十五以内的,由企业自主定价,交易价格低于评估价格百分之十五以上的,需经政府主管部门审批后,报国有资产管理部门备案。
  企业处置生产性固定资产所得收入,必须全部用于设备更新和技术改造。


  第十六条 企业按照自愿、有偿的原则,可以兼并其他企业,报政府主管部门备案。


  第十七条 企业按照面向社会、公开招收、全面考核、择优录用的原则,自主决定招工时间、条件、方式、数量。企业的招工范围,法律和国务院已有规定的从其规定。企业面向社会公开招工时,应当报劳动部门备案。劳动部门应当会同财政部门按企业实际录用人数核增企业的工资总额和效益指标。企业对管理人员和技术人员实行聘用制、考核制。经市政府有关部门批准,可在境外招聘各类专业技术人员。企业根据生产经营的需要,可以招收农村季节工、临时工。
  企业定向或委托职业技术学校培训的毕业生,可直接安排就业。也可根据用人标准和岗位规范要求,自主决定、择优录用专业对口的大中专、技工学校、职业中学等各类学校的毕业生和就业训练中心定向培训的学员。
  刑满释放人员,同其他社会待业人员一样,经企业考核合格,可以录用。在服刑期间保留职工身份的刑满释放人员,原企业应予以安置。
  同一城镇职工的工作调动,企业间可直接办理调转手续。


  第十八条 实行合同化管理或全员劳动合同制的企业,对从事专业技术的骨干人员,可以签订长期合同。


  第十九条 企业有权依照法律、法规和企业规章,解除劳动合同,辞退、开除职工。对被解除劳动合同、辞退和开除的职工,待业保险机构依法提供待业保险金,劳动部门应当提供再就业机会。对其中属于集体户口人员,当地公安、粮食部门应准予办理户口和粮食供应关系迁移手续,城镇街道办事处应予以接收。


  第二十条 企业对实行劳动组合后的富余人员,可采取发展第三产业或开辟其它生产门路进行安置,或有计划地组织转岗培训,重新安排上岗;对不能安置其它工作,本人自愿停薪留职的,可办理一定期限的停薪留职手续。
  企业富余人员在厂内待业期间的待遇,由企业在不低于劳动部门规定的职工最低生活费的前提下,自主决定。


  第二十一条 企业从优秀工人中选拔聘用的管理人员和技术人员,与其它管理人员和技术人员享有同等待遇。
  企业有权根据实际需要,设置在本企业内部有效的专业技术职务,待遇由企业自主决定。企业在聘任专业技术人员职务时,可不受专业技术人员的专业技术职称指标、结构限制。
  安排到工人岗位工作的被解聘或未聘用的管理人员和技术人员,退休年龄参照工人退休年龄执行;退休待遇,享受管理人员和技术人员的退休待遇。
  企业一律不定级别。企业管理人员不再套用行政级别。


  第二十二条 企业按照德才兼备,任人唯贤的原则和责任与权力相统一的要求,自主行使人事管理权。
  企业中层行政管理人员由厂长(经理)决定聘用或解聘。
  企业厂长(经理)由政府主管部门任免,也可以公开招聘,或由职工代表大会选举产生;企业副厂级行政管理人员,经政府主管部门授权,由厂长(经理)决定聘任或解聘。
  对经营因难大,亏损时间长的企业厂长(经理),可面向社会公开招聘或由职工代表大会选举产生,报政府主管部门批准。
  除关系国计民生等特大型企业外,其他企业均可实行厂长(经理)、书记一人兼,党、政、群领导可交叉兼职。
  对政绩突出,工作需要的厂长(经理),可以连任,可适当放宽退休年龄。


  第二十三条 工效挂钩企业初始工资总额基数、效益基数和浮动比例,由劳动部门和财政部门核定。
  企业在坚持工资总额增长幅度低于本企业经济效益(依据实现利税计算)增长幅度、职工实际平均工资的增长幅度低于本企业劳动生产率增长幅度(依据净产值计算)的前提下,可自主确定并安排使用年度工资总额,企业在相应提取的工资总额内,有权自主使用,自主分配工资和奖金。
  企业有权根据职工的劳动技能、劳动强度、劳动责任、劳动条件和实际贡献,决定工资、奖金分配档次,选择适合本企业的具体分配形式。企业有权制定职工晋级增薪、降级减薪办法,自主决定晋级增薪、降级减薪的条件和时间,企业各类人员的工资待遇可以与学历、职称、资格脱钩。
  企业有权决定对有重大贡献的科技人员、管理人员和工人给予特殊奖励。
  对职工当年征收的个人收入调节税按全年的月平均收入征收。
  除国务院另有规定外,企业有权拒绝任何部门和单位提出的,由企业对职工发放奖金和晋级增薪的要求。


  第二十四条 企业可根据生产经营的需要设立、调整和撤销内部机构。
  除法律和国务院另有规定外,企业有权拒绝任何部门、单位提出的设置对口机构、规定人员编制和级别待遇的要求。


  第二十五条 企业有权拒绝任何部门和单位向企业摊派人力、物力、财力;除法律和国务院另有规定外,有权抵制任何部门和单位对企业进行检查、评比、评优、达标、升级、鉴定、考试、考核。有关部门按照规定对企业进行必要的检查,一般情况下,每年只进行一次,不得重复检查。


  第二十六条 任何部门和单位不准有下列行为:
  (一)不按法律、法规、规章的规定,对企业产品质量重复抽检。
  (二)强制企业管理人员和专业技术人员参加未列入培训计划的各类培训班、研讨班。
  (三)未经市、县(市)人民政府批准,强行要求企业厂长(经理)参加会议。
  (四)强制企业征订书籍、刊物、报纸。
  (五)强制企业刊播广告或购买有价证券。
  (六)强制企业参加法定保险以外各种名目的保险。
  (七)强制企业赞助、资助、捐献财物或强行咨询收费。
  (八)强行要求企业参加各类协会、学会、研究会。
  (九)其他违反法律、法规、规章的行为。


  第二十七条 企业经营权受法律保护,任何部门、单位和个人不得干预和侵犯。

第三章 企业自负盈亏的责任





  第二十八条 企业必须建立分配的约束机构和监督机制。
  企业必须根据经济效益的增减,决定职工收入的增减,企业职工工资总额基数的确定与调整,应当报政府有关部门审查核准,亏损企业发放的工资总额不得超过政府有关部门核定的工资总额。
  企业职工的工资、奖金、津贴、补贴和其他工资性收入,纳入工资总额管理。取消工资总额外的一切单项奖。
  企业应当把劳动生产率、工资利税率、国有资产保值增殖等综合经济效益指标作为工效挂钩的复合考核指标。对新建扩建项目形成生产能力的企业,要按工程设计标准调整工资总额基数和经济效益基数。实行实物量(工作量)以及工资含量包干的企业,要把实现税利作为复合挂钩指标。
  企业必须建立健全工资、奖金分配的民主管理程序和制度。企业工资调整、奖金分配方案,应提请职工大会或职工代表大会审议通过。
  企业违反本规定,政府主管部门应及时予以制止和纠正。职工多得的不当收入,应自发现之日起,限期逐步予以扣回。


  第二十九条 企业每年应从年工资总额新增部分中提取不少于百分之十的数额,作为工资储备基金。企业不按规定提取工资储备基金的,政府主管部门应责令企业提取。


  第三十条 政府主管部门对连续三年完成上交任务并实现资产增殖或在规定期限内实现扭亏增盈目标的企业,经审计部门审计认定后,可从提取的管理费中列支相应的奖金,对厂长(经理)或其他厂级领导干部给予奖励。奖励办法,由政府主管部门另行制定。


  第三十一条 实行承包经营责任制的企业,必须建立健全企业风险抵押制度,并按规定从每年留利部分中提取百分之十作为承包风险抵押金。
  承包企业未完成上交利润指标的,应以企业风险抵押金、工资储备金、留利补交。
  实行租赁经营的企业,承租方在租赁期内完不成经营目标或欠交租金的,应以企业风险保证金、预支生活费或承租成员的年度收入抵补,不足部分由承租方、保证人提供的担保财产抵补。


  第三十二条 对暂不能调整或放开产品价格造成政策性亏损的企业,由财政部门核定相应的补贴额。企业由于价格或其他原因造成的政策性亏损,财政部门规定给予相应的补贴或补偿,给予补贴、补偿后仍然亏损的,视同经营性亏损。


  第三十三条 非工效挂钩企业一年经营性亏损的,由劳动部门按照企业亏损额的比例相应核减企业工资总额的百分之二至五,厂长(经理)、其他厂级领导和直接责任人员不得领取奖金,对亏损严重的企业,还应根据责任大小,相应降低厂长(经理)、其他厂级领导和职工的工资;连续二年经营性亏损的,核减企业工资总额的百分之六至十,除企业不得发放奖金外,根据责任大小相应降低厂长(经理)、其他厂级领导和职工的工资,对企业厂长(经理)、其他厂级领导可以进行必要的调整、免职、降级、降职。


  第三十四条 企业必须严格执行国家财政税收和国有资产管理法律、法规,定期对财产进行全面盘点和清查,对发生的财产盘盈盘亏,应及时调整帐目,将毁损的净收益或者净损失计入当期损失。做到帐实相符,防止虚盈实亏。对流动资产损失总额在十万元以下、固定资产损失总额在二十万元以下的,由企业自行处理。
  企业应收款项超过半年以上未收回的,可在年末按其余额的千分之三至五,计提坏帐准备金,计入当期费用。当年发生的坏帐损失冲减坏帐准备金,超过上年计提的坏帐准备金部分,计入当期费用。


  第三十五条 企业的大修理基金,由按比例提取改为据实列支。对固定资产修理费用不再划分大、中小、小类别;可一次计入当期成本费用,修理费用发生不均衡时,可分期摊入成本费用。


  第三十六条 企业要按国家规定自主选择具体的折旧办法,自行确定加速折旧的幅度。
  对不提或少提折旧基金的,政府主管部门要责令企业用自有留用资金补充。
  企业的生产折旧费、新产品开发基金以及处置生产性固定资产所得收入,不得用于发放工资、奖金或者增加集体福利。

第四章 企业的变更和终止





  第三十七条 企业的主导产品没有市场销路,造成产品积压的,应当自行转产,政府主管部门有责任帮助企业转产。企业可边向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办理转产变更登记手续边转产。


  第三十八条 企业经营性亏损严重,可自行申请停产整顿,也可由政府责令企业停产整顿。
  企业自行申请停产整顿应当向政府主管部门提出方案,经审查批准后,由企业自行组织实施,政府主管部门负责指导、监督。
  企业停产整顿期限不超过一年。停产整顿期间,银行应当准许其延期支付贷款利息,财政部门应当准许其暂停上缴利润。企业除发放职工基本工资外,停发各类奖金、职务津贴和浮动工资;停产整顿期满仍不见好转的,职工工资下浮百分之二十,半年后下浮百分之四十,政府主管部门相应给予厂长(经理)、其他厂级领导免职、降职、降薪处分。


  第三十九条 企业合并的方案,由合并双方企业提出,报政府有关部门,经审查批准后,组织实施。全民所有制企业的合并,可以采取资产无偿划转,原企业的债权债务,由合并后的企业承担。
  企业被兼并须经政府主管部门批准,其债权债务由兼并企业承担。企业被兼并,应当由国有资产管理部门对现有资产进行评估,清理债权债务,确定资产或产权转让底价。兼并企业与债权人经充分协商后,可以订立分期偿还或者减免债务的协议。经政府批准,被兼并的全民所有制企业财产,也可划转给兼并企业。
  政府主管部门会同财税部门可定期酌情核减兼并企业的上缴利润指标,银行对被兼并企业原欠其的债务酌情停减利息,被兼并企业转入第三产业的,经政府主管部门和有关银行批准,自开业之日起,实行两年停息,三年减半收息。


  第四十条 企业分立,应当进行资产评估和清查,划分各立各方的债权债务关系,由原企业向政府有关部门提出申请,经审查批准后实施。


  第四十一条 企业经停产整顿仍达不到扭亏目标,并且无法实行合并的,以及因其他原因应当终止的,在保证清偿债务前提下,可依法给予解散。企业解散,由政府主管部门提出方案,按管理权限报批后组织实施。
  经批准解散的企业,在宣布解散前,应当先行关闭,由政府有关部门成立的清算组进行资产清算和资产处理。企业设备可进入产权市场出售,原材料及产品可委托市场拍卖;土地使用权和地面建筑物可以转让,并按规定办理有关转让手续。上述收益,除按国家财政部《关于国营关停企业财产处理规定》清偿债务外,余留部分由政府主管部门专款专用。
  企业被解散后,职工主要由政府主要由政府主管部门在系统内安置,剩余人员通过人才、劳务市场,按照双向选择的原则,向用人单位推荐,或按有关规定在社会上安置。财政部门应当酌情核减接纳被解散企业职工的企业上缴利润指标。
  为安置富余职工兴办的独立核算、从事第三产业的企业,自开业之日起,实行两年免征、三年减半征收所得税。


  第四十二条 企业不能清偿到期债务,达到法定破产条件,应当依法破产。企业宣告破产后,其他企业可以与破产企业清算组订立接收破产企业的协议,按照协议承担法院裁定的债务,接受破产企业财产,安排破产企业职工,并按有关规定享受兼并企业的待遇。
  与国计民生有重大关系的企业不能清偿到期债务,达到法定破产条件不宜破产的,财政部门应给予资助或由有关部门采取其它措施帮助企业清偿债务。

第五章 企业和政府的关系





  第四十三条 企业财产属于全民所有,由市人民政府代表国家行使财产所有权管理职责。企业财产包括由国家资金及其资金收益再投入、企业发行有价证券、技术、专利、商标等无形资产,国有资产管理部门认定的其他形式形成的属于全民所有、由企业经营管理的财产。


  第四十四条 为确保企业财产所有权,政府和政府有关部门分别行使下列职责:
  (一)定期或不定期地考核企业财产保值、增殖指标,对企业资产负债和损益情况进行审查和审计监督。要制定相应的奖罚制度,以保证企业资产不受损失。
  (二)根据国务院的有关规定,决定国家和企业之间财产收益的分配方式,比例或定额,要确保国家财产收益不断增长,并为企业提供相关政策。
  (三)根据国务院的有关规定,决定和批准企业生产性建设项目。企业自主决定的投资项目除外。各级政府部门要提高办事效率,简化审批手续,为企业提供服务。
  (四)负责审批企业的经营形式,并按规定的权限报批后决定企业的设立、分立、合并(不含兼并)、终止、拍卖、破产。在企业自愿前提下,帮助企业搞好可行性论证,做好全过程的组织协调工作,促进生产要素得到合理配置。
  (五)根据国务院的有关规定,审批企业财产的报损、冲减、核销及关键设备、成套设备或者重要建筑物的抵押、有偿转让,组织清算和收缴被撤销、解散企业的财产。
  (六)依照法定条件和程度任免企业厂长(经理),同企业经济效益挂钩,兑现对企业厂长(经理)的奖罚。
  (七)根据符合国际惯例的要求起草企业管理法规、规章,为把企业推向国际、国内两大市场创造条件,并对执行情况进行监督、检查。
  (八)维护企业依法行使经营权,保障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不受干扰,协助企业解决实际困难。


  第四十五条 政府应当采取下列措施,改善宏观调控和行业管理,建立既有利于增强企业活力,又有利于经济有序运行的宏观调控体系:
  (一)根据国家有关规定,制定经济和社会发展战略、方针和产业政策,控制总量平衡,提出规划和调整产业布局的具体措施,加强行业管理,搞好全市主要产业的区域布局,搞好综合平衡和结构调整,以保证各行业均衡、配套、协调发展。
  (二)运用利率、税率、汇率等经济杠杆,提出调控和引导企业行为的具体措施,转换价格的形成机制,放开价格,实行市场价格调节。
  (三)根据产业政策和规模经济要求,提出引导企业调整结构,实现资产合理配置的具体措施。政府各有关部门要为企业实行生产要素优化重组创造条件,提供服务。
  (四)建立和完善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企业劳动人事、工资分配、财务、折旧、收益分配和税收征管等项制度,制定考核企业经济效益指标体系,逐步将企业职工的全部工资性收入纳入成本管理。
  (五)建立相应的行业技术研究、技术培训和技术交流中心,为企业决策和经营活动,提供信息,咨询。


  第四十六条 政府有关部门要统筹规划,建立和完善生产资料、劳务、金融、技术、信息等各类市场,定期发布市场信息,加强市场管理,制止非法竞争。
  (一)建立和完善生产资料市场,重点发展机电、建材、化工等市场。
  (二)建立和完善金融市场。以发展完善证券交易市场为重点,增加证券种类和发行额,扩大股票发行量和易地交易,发展和完善短期资金拆借市场、中长期融资市场和外汇调剂市场。
  (三)建立和完善消费品市场。重点发展区域性的大型农副产品批发市场和日用工业品批发市场。
  (四)建立和完善劳务市场。通过组建人才交流市场,职业介绍所,劳务中介服务组织,为用工、求职者提供场所。
  (五)建立和完善技术市场。以推进科技成果转化为主导,形成若干专业交易场所进行各类技术交易。
  (六)建立和完善企业产权转让市场。组建企业整体、部分、单项资产以及闲置设备交易市场。
  (七)建立和完善信息市场。与各大中城市信息单位联网,形成较先进的信息网络,为企业进入市场提供及时、准确的市场信息。
  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应当支持社会团体、企事业单位开办市场,通过各种有效途径,吸引企业进入市场,参与竞争。


  第四十七条 鼓励企业以市场为导向,以商品为龙头,组建跨地区、跨行业的企业集团,根据企业间及企业内部经济技术联系的紧密程度,引导企业联合或划小独立核算单位,适应生产力发展的需要。凡实行总承包的企业集团,对所属企业的经营方式和经济指标由集团自主决定,政府统一对集团结算。


  第四十八条 建立和完善养老保险制度,逐步实行统筹金全额收缴和全额拨付的办法,提倡和鼓励企业实行补充养老保险和职工个人储蓄养老保险。
  贯彻《哈尔滨市全民所有制企业职工待业保险办法》,继续完善待业保险制度。
  建立和完善医疗保险,工伤保险,生育保险和企业财产保险等保险制度。


  第四十九条 政府有关部门要采取措施,发展和完善与企业有关的公共设施和公益事业,减轻企业的社会负担。


  第五十条 鼓励发展各类劳动服务企业,逐步形成包括职业介绍、就业培训、生产自救和待业保险在内的社会化劳动就业服务体系。
  劳动部门要完善劳动争议仲裁制度,依法保护企业和职工的合法权益,扩大仲裁范围,简化处理程序。


  第五十一条 政府有关部门行使各类审批权限,必须公开办事制度,明确具体的审批程序和审批期限,并按规定的程序和期限履行职责。在行使审批权过程中,如果需要由企业补报有关文件或者资料的,应当一次性提出要求。
  企业认为符合法定条件,申请政府主管部门颁发许可证和执照,政府主管部门拒绝颁发或者不予答复的,企业可以依法提起行政诉讼。


  第五十二条 企业认为政府和政府工作部门的具体行政行为侵犯其合法权益,可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国务院《行政复议条例》的规定向作出具体行政行为机关的上一级行政机关申请复议;对复议决定不服的,可向人民法院起诉。法律、法规另有规定的,从其规定。

第六章 法律责任





  第五十三条 政府有关部门有《条例》第四十七条规定行为之一的,上级机关应当责令其改正,情节严重的,由同级机关或上级有关机关对主管人员和直接责任者给予行政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五十四条 企业有《条例》第四十八条规定行为之一的,政府或政府有关部门应当责令其改正,情节严重的,对厂长(经理)、其他厂级领导和直接责任人员分别追究行政责任,并给予经济处罚。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五十五条 对阻碍厂长(经理)和各级管理人员依法行使职权或者扰乱企业,致使生产、营业、工作不能正常进行的,由企业所在地公安部门按《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条例》处罚,构成犯罪的,依款追究刑事责任。

第七章 附则




  第五十六条 《条例》和上级有关部门制定的实施办法有明确规定,本办法未涉及的其他事宜,遵照《条例》和上级有关部门制定的实施办法执行。


  第五十七条 本办法由市体改委负责解释,市经委会同有关部门组织实施。


  第五十八条 本办法自发布之日起施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