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法律资料网 » 法律论文 »

企业购买生产设备时,应进行相关专利检索/董世连

时间:2024-06-17 05:20:17 来源: 法律资料网 作者:法律资料网 阅读:8191
下载地址: 点击此处下载
企业购买生产设备时,应进行相关专利检索

董世连


  根据我国《专利法》的相关规定,任何单位或个人,未经专利权人许可,都不得为生产经营目的制造、使用(外观设计专利除外)、许诺销售、销售、进口其专利产品,或者使用其专利方法以及使用、许诺销售、销售、进口依照该专利方法直接获得的产品。
  虽然为生产经营目的使用、许诺销售或者销售不知道是未经专利权人许可而制造并售出的专利侵权产品,能证明该产品合法来源的,不承担赔偿责任。也就是,假如企业是合法途径购买到侵犯专利权的产品或者设备,如通买卖合同等,企业是不需要承担赔偿责任的。但是该企业应当承担停止侵权的法律责任,即不能再继续使用该侵权设备。
  因此,企业在购进设备,特别是昂贵的设备时,应当事先进行相关专利法律状态检索,避免造成经济损失或不必要的麻烦甚至是诉讼。


(作者:董世连,2010年3月22日,董律师博客:http://blog.sina.com.cn/donglvshi)


关于禁止非法拼(组)装汽车、摩托车的通告

国家工商局 公安部 海关总署、国家计委、机械部、对外


国务院对禁止非法拼(组)装汽车、摩托车通告的批复

国家工商局、公安部、海关总署、国家计委、机械部、外经贸部、国家机电产品进出口办公室:
  国务院同意《关于禁止非法拼(组)装汽车、摩托车的通告》,由你们联合发布,并具体组织实施。


《关于禁止非法拼(组)装汽车、摩托车的通告》

1996年8月21日国家工商行政管理局、公安部、海关总署、国家计划委员会、机械工业部、对外贸易经济合作部、国家机电产品进出口办公室发布

  为贯彻实施国家发布的汽车工业产业政策,保护公民的生命安全,严厉打击非法拼(组)装汽车、摩托车活动,保障汽车、摩托车生产经营的正常秩序,特通告如下:
  一、未经国家有关部门批准,利用进口汽车车身(含驾驶室)拼(组)装生产汽车的,属于非法拼(组)装车辆行为。
  二、未经国家有关部门批准,利用进口摩托车发动机(含全套发动机散件)、车架拼(组)装生产摩托车的,属于非法拼(组)装车辆行为。
  三、对非法拼(组)装车辆的行为,工商行政管理机关、公安机关、海关依据各自的职责没收销货款、未销售的车辆及进口件。
  四、对没收的非法拼(组)装车辆,经检验,符合质量和安全要求的,由国家指定的经销执法部门没收车辆的单位经营,除此之外,任何单位和个人均不得经销非法拼(组)装的汽车、摩托车。购买汽车、摩托车,应当从国家指定的经销单位购入。对违反规定的,由工商行政管理机关没收非法拼(组)装的车辆及销货款。情节严重的,可吊销其营业执照。
  五、公安交通管理部门对非法拼(组)装的车辆(依法罚没处理的除外),一律不予核发牌证,并予以没收。
  六、对利用国产汽车、摩托车总成、零部件非法拼(组)车辆的行为,将另行规定处理办法。
  七、对违反本通告,情节严重,构成犯罪的,依法移送司法机关追究其刑事责任。
  八、本通告自发布之日起执行。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坚决纠正和制止以扣押人质方式解决经济纠纷的通知(摘要)

最高人民法院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坚决纠正和制止以扣押人质方式解决经济纠纷的通知(摘要)
1994年10月28日,最高人民法院

通知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高级人民法院,解放军军事法院:
中央政法委员会于1994年9月12日发出了《严禁以扣押人质方式解决经济纠纷的通知》。《通知》指出的受经济利益驱动,越权插手经济纠纷,滥用强制手段,非法扣押人质的现象,在人民法院审理经济纠纷案件以及执行工作中,也时有发生。对此,各高级人民法院、军事法院必须引起高度重视,认真组织干警学习、贯彻中政委《通知》精神,并制订切实可行、有效的措施,坚决纠正和制止非法扣押人质事件的发生。为此,特通知如下:
一、严禁以扣押人质的办法解决和执行经济纠纷案件。在审理和执行经济纠纷案件过程中,非法扣押人质,不仅违背了程序法的规定,破坏了正常的审判、执行秩序,而且严重侵犯了公民的人身自由权,必须坚决禁止。各级法院都要组织广大干警对本院有无非法扣押人质问题进行一次认真检查,一经发现,即要迅速查明情况,并立即放人,处理好善后事宜。各级法院要坚决清除经济利益驱动的影响,打破人情关系网,克服和抵制地方保护主义、部门保护主义,积极查处本院内部扣押人质的案件,对非法扣押人质造成严重后果的,要坚决依法追究有关人员的责任,直至刑事责任。
二、严格执行民事诉讼法及最高人民法院有关司法解释的规定,严禁滥用强制手段解决经济纠纷。审理经济纠纷案件,一定要尊重当事人的诉讼权利,坚持当事人诉讼地位平等的原则。在当事人不到庭应诉的情况下,可以通知其限期答辩、举证,期满仍不答辩的可缺席判决。除有证据证明当事人有民事诉讼法规定的妨害民事诉讼的行为之外,不准对当事人实行拘留,以迫使一方当事人接受另一方当事人的请求或法院的调解方案;更不准非法转为逮捕,追究所谓的刑事责任。对有禁不止者,本院和上级法院必须严肃查处,追究有关人员的责任。
三、要严格法院内部的职责分工。一、二审经济纠纷案件必须由经济审判庭和人民法庭严格依法定程序审理,由执行庭依法执行,其他庭、室不得审理或执行经济纠纷案件,更不得采取强制措施。任何个人不得越权插手经济纠纷案件的审理和执行。经济审判力量或执行力量不足的,应当统筹兼顾,抽调人员予以充实、加强。
四、人民法院要与其他政法部门加强联系、协调和配合。人民法院在审判活动中,要严格区分经济纠纷与经济犯罪的界限,确实构成犯罪的,要依法及时、主动移送有关政法部门查处,部分构成犯罪的部分移送,经济纠纷继续审理;全案构成犯罪的,全案移送;上级人民法院要坚决支持下级人民法院依法审理和执行经济纠纷案件。
五、各级法院要就中央政法委《关于严禁以扣押人质方式解决经济纠纷的通知》中指出的问题,立即进行一次认真、全面的检查,并将检查处理情况逐级上报。各高级人民法院于今年11月底前报最高人民法院。
附:中央政法委员会政法〔1994〕31号通知(略)